今年 5 月 31 日,我們迎來又一個世界無煙日。吸煙與罹患癌癥,尤其是與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面對肺癌高發,我們除了在傳統意義上倡導大家遠離煙草外,對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也顯得非常重要。
吸煙,牽引癌癥的冷面殺手
30% 各類癌癥的發生可歸咎于吸煙,特別是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膀胱癌、胰腺癌和腎癌。長期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高出 10-20 倍,喉癌發病率高出 6-10 倍,胰腺癌發病率高出 2-3 倍,膀胱癌發病率高出 3 倍,食道癌發病率高出 4-10 倍,血液腫瘤發病率高出 l.78 倍。
另外,吸煙婦女患上婦科腫瘤的幾率比不吸煙婦女要高。吸煙婦女患上宮頸癌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出 4.4 倍,吸煙婦女患上卵巢癌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出 2.8 倍。家庭中被動吸煙者比主動吸煙者發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高 2.5 倍。吸煙 20 年以上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30%,吸煙 30 年以上者這一危險增加 60%。吸煙者癌癥發病比不吸煙者要早 8 年。
吸煙,導致肺癌的第一大原因
人們之前僥幸認為,患上肺癌這件事只與吸煙者有關。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無論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兩者同樣是導致肺癌的第一大原因。
主動吸煙
肺癌和吸煙的關系已眾所周知。吸煙史 20 年以上的、20 歲以前就開始吸煙的、每天吸煙在 20 支以上的所謂 “320” 人群,會非常容易患上肺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 90% 的肺癌是由吸煙引起的。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人數約為 78.7 萬,因肺癌死亡的人數高達 63.1 萬。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其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越高。若將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設為 1.00 ,15 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 19.65,20~24 歲為 10.08,25 歲以上為 4.08。
被動吸煙 (二手煙)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公眾對二手煙造成健康危害的認識不足。調查證實,與吸煙者長期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會提高 25%。而長期被迫吸二手煙的人,其患上肺癌的風險也會明顯增加。研究還發現,吸煙所致的肺癌對化療藥物不敏感,化療有效率只有 30%~40%,同時它對分子靶向藥物也不敏感。
2012 年我國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也明確告訴我們,二手煙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任何劑量的二手煙攝入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吸入越多,危險越大。當有人在室內吸煙,無論加裝排風扇、空調或者其他空氣過濾裝置,都無法避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
吸煙引起的肺癌,早篩必須做
在現實中,我們一方面要循序漸進地鼓勵人們減少對煙草的接觸,另一方面還要加快提高肺癌的治愈率。而若能對肺癌進行早期篩查,經過規范治療后其 5 年存活率可達 90% 以上。也就是說,發現肺癌的時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對高危人群進行肺癌的早期篩查尤為必要。
針對吸煙所致肺癌的高危人群的界定:
年齡 ≥ 55 歲,吸煙 ≥ 30 包年,且戒煙未超過 15 年。
年齡 ≥ 50 歲,吸煙 ≥ 20 包年,有額外的肺癌危險因素 (比如家族親屬患了肺癌、環境中有確切的致癌物等)。
PS:包年是指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另外,患有嚴重心肺系統疾病的患者并不適宜做肺癌早期篩查。
肺癌早篩的有效手段:低劑量胸部 CT
過去醫療條件比較落后,檢查肺癌只靠胸部 X 光拍片。這種方法很不保險,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隨著科技進步,誕生了新的檢查方法:低劑量胸部 CT。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建議用它來替代胸部 X 光拍片。
美國做過一項包括 50 萬人的低劑量胸部 CT 篩查肺癌的實驗。初步結果顯示,用低劑量 CT 篩查發現肺癌的患者,死于肺癌的幾率比用胸部 X 光片檢查發現的患者低了 16%。
對于肺癌的高危人群,目前推薦每年做 1 次低劑量胸部 CT 來進行篩查。
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是由泰和誠控股以境內美中嘉和集團為運營平臺,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合作,并在美國德州大學 MD 安德森癌癥中心支持指導下建設的、以質子治療為特色的三級腫瘤專科醫院。院內可提供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同時,我院也會在后期陸續開展戒煙輔助服務。醫護人員會以世界最新戒煙管理指南為指導,評估吸煙者的吸煙情況、成癮情況等信息,再根據其個體需求制定個性化戒煙方案 (如提供戒煙藥物、行為干預等等),提高戒煙的成功率。
撰稿人:梁曉穗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組稿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 (The Society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hina Anti-Cancer Association; STMC) 成立于 2019 年 8 月。在各位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下,為推進腫瘤學科發展、培養青年人才,腫瘤微環境專委會的青年委員會于 2019 年 10 月 26 日在青島正式成立。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內臟,肝細胞內沒有神經,當它生病時,人體不會感到疼痛,因此,很多肝病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每年的 7 月 28 日是世界肝炎日 (World Hepatitis Day),廣州泰和腫瘤醫院攜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積極響應,特登此文以助大眾。
7 月 19 日上午,華盛頓西布利紀念醫院約翰霍普金斯基米爾癌癥中心的首席質子物理師黎恒教授來到我院籌建辦公室,與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廣州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和醫學院校的近 40 名放療醫師與物理師 進行了題為《質子調強放療 (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 IMPT) 的運動器官管理: 現今技術和未來發展》的分享。